第121章 第121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报刊的第一次发行, 就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百姓们看着报刊上的数据,得知不仅自家丰收了,全天下都一起丰收了, 每家每户都有充足的粮食,国库也被填满了,不由得对国家更信任了。

    阴霾扫去, 看向新的远方。

    在各地,国家统一发行的报刊,甚至被开发出了各种不同的用处。

    比如同一个村子的人共同买一份报纸, 阅读完了之后,就可以拿它当做认字的教材。

    上过扫盲班的人当老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上扫盲班的人,也能通过报纸认识几个字。

    报纸上面的内容是关系到自己的,什么亩产多少斤, 平均每家每户有多少存粮等等。

    村民们别的事情记不住, 但是对这种事情几乎是一听就记住了。

    时不时过来看一眼, 然后再根据脑海中的内容,将上面一个个字都对上, 每每读完一遍, 脸上都会不自觉地露出笑容。

    他们现在居然有这么多粮食了!

    对于科举考生来说,这份报纸就更有用了,原本只关注固定板块的考生们, 当终于研究透彻之后,才有心思和精力放到别的板块。

    这一看, 这不就是典型素材吗?

    农业, 工业, 商业等各个方面的事情都有, 有陛下的才智和伟业,也有一些能臣的政绩,还有天下百姓中发生的典型事迹。

    写文章讲究旁征博引,这些前不久才真实发生在大家身上的事情,往往是最有感触的,说不定还正好是判卷考官自己的政绩,或者是他也欣赏的事情。

    “听说这上面每一个板块的内容,都是专门请大儒来定稿的。”

    “这还有什么不放心的,旁的书籍写书的人怕是都没有他们厉害,咱们都学了那么多了,报纸虽然纸张用的脆薄,但是价格简直是太便宜了。”

    “唯一的缺点就是太少了,每周才出一次,要是能天天出就好了。”

    按照原本的识字率,报纸是不可能卖得这么好的。

    但是扫盲班开了一期期之后,在百姓中,起码还是有了一两成的识字率。

    因为是官方发行,还有城静枫这块活字招牌,加上几乎每一个板块后面都是有名有姓的人,所以百姓们都对报纸很信任。

    朝臣们也都没有想到,报刊的效果会这样好。

    仅仅是一张纸,上面印一些功绩、成就、文章、展望之类的东西,就能一下子引起全天下的讨论。

    金銮殿上。

    连子明作为户部尚书,首先站出来汇报道:“第一次报刊发行数据已经全部统计完毕,共计销量一百三十万份。虽然一开始开销确实很大,但是若能保持下去,再来一次,原本投入进去的本钱就能全部收回。”

    朝中臣子们听到这个数据,都有一瞬间的愣神。

    要知道在人口鼎盛时期,大雍朝也才只有不到三千万的人口。

    被旱灾、饥荒、蝗虫这么一闹,现在大约之后两千万左右的人口了。

    若是真的卖出去,一百三十多万份的话,相当于全国上下每二十多个人中,就有一个人购买了报纸。

    还有盈利,三文钱一份的报纸,居然还有盈利的余地?

    听户部的语气,报纸的盈利似乎还不低。

    城静枫坐在龙椅上,连子明说的数据一连串涌进耳朵里。

    盈利是当然会盈利的,全国人民一人一文钱,总的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

    宰弘济这个负责筹备的人也没有想到,最后的销量可以达到这么高。

    只是隐隐有种感觉,因为在第一批发行的报纸迅速被抢空之后,几乎是各地都紧急加印了三到五次。

    他能感觉到,不少人看他的眼神都更热切了。

    之前被他找的写文章上报纸的几个人,现在一见到他,脸上都是和煦的笑容。

    是啊,自古青史留名得又能有几个,而且都还是人死道消之后的事情了。

    自己写的文章,能被一百多万人看到,再经过百姓口口相传,几乎就是全天下人都知道了你,这样的诱惑,可一点也不比青史留名小。

    甚至连他都有些心动了。

    百官们也纷纷真心夸赞。

    “这个报刊好,有利于团结民心。”

    “若是朝中有什么大的政策改革,也能用报纸很好的引导舆论,更是有助于一方安定。”

    “也有助于文学风气的形成,现在好多人都在讨论报纸上面的《定国赋》”

    看到了效果之后,大家对报刊的事情更加上心了。

    最明显的一点就是,越来越多有名望的人,都愿意通过报纸刊登自己的文章和见解。

    城静枫和宰弘济两人一起把关了第二次稿件的内容。

    这一次主要还是偏向歌颂盛世,建立权威性。

    通过有名的大儒,有实践性可能的干货,还有已经实现的成就等等方面,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一个高大的形象。

    ——报刊上内容就是权威的,肯定是对大家有益且真的很有用的。

    权威的建立,能吸引更多的人买报纸,也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来投稿,一起建设出更好的内容。

    仅仅两次,发行报刊,不仅将国库起初投资的银钱全部收了回来,更是成功的建立起了前所有为的威信。

    报纸上有国家新的发展动向,报纸上有全天下发生的大事,报纸上也有大儒的文章,报纸上也有各种工具原理的介绍。

    对于百姓们来说,就像是从一个封闭的小区域,一下子通过报纸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大世界。

    每周都有新鲜的事情冲击,每每都能引起很多的讨论,在讨论和争辩平息了差不多一两天之后,新一轮的报刊就又要发行了。

    若是你没有看过,或者是没有了解过报纸上的内容,可能别人在说什么东西,都完全听不懂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等城静枫定下的以环保为主题的第三期报刊发行的时候,销量到达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是第一次确定主题的报刊。

    不管是哪一个板块,刊登的全都是与农事有关的内容和文章。

    农业板块:干旱的元凶是谁?——[干旱的发生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标题加黑加粗,在一种正常大小的字体中,显得尤为突出。

    不管买报纸是为了看哪一个部分的内容,几乎都被这标题吸引了。

    干旱居然还有元凶?

    难道不是老天爷不下雨吗?

    还有人能操控天灾?

    带着这样的疑问,不少人拿到报纸之后,第一时间就开始阅读相关内容。

    往下读了几行之后,总有种隐隐的熟悉感。

    往后一翻,看见署名是城静枫,顿时明白了这种熟悉感的来源。

    这不就是那种跟着学自然科学一样的感受吗?

    从一开始的懵懵懂懂,不敢置信,多读几遍之后若有所思,再观察生活,仔仔细细的学个好几遍,最后醍醐灌顶。

    “虽然现在觉得不敢相信,但是以后多看几遍,肯定会感觉越来越有道理的。”

    “干旱居然和我们砍柴砍树,破坏水土有关系。”

    等看完了城静枫写的这个版块内容之后,惊叹不已的同时,还有不少人继续往下看。

    有大儒书写出全国上下秀丽风光的文章,虽然只是一种美好的期许,但是其中蕴含的对大自然美景的浓烈向往与热爱,也深深地感染了许多人。

    那种饱含生机与活力,充满绿色和希望的描述,让人忍不住想要看看,若是真的实现之后,会不会真的这样俊秀美丽。

    城静枫也被这一篇内容所吸引。

    她当初提议这篇内容的时候,将自己的所看过的那本游记也分享给了宰弘济。

    本想着是可以给人一些灵感,却没有想到,大儒在游记描绘的美景基础上,还有绚烂又有力度的文笔,将这写实的美景添上了几分神秘朦胧的色彩。

    仿佛加上了一层滤镜,把人间美景变成了仙境,也仿佛铺上了一层薄纱,让人有种想要揭开看看的强烈欲望。

    连她都忍不住有些心动了。

    顺着报刊往下看,下面的内容就是给出的具体措施。

    看完了灾害的罪魁祸首,不少人都想着以后要保护环境,绝对不瞎霍霍了。

    看完了世间绝无仅有的美景,这种感觉更加强烈,甚至想要主动做点什么,让这样独具风韵的美丽景色来到自己面前。

    正热血上头的时候,看到具体的执行措施,就像是一下子被戳中了心窝。

    工部造出的仪器,生命力顽强的杂草种类,适合在不同地域生长的树木,植物,树木防护带的种植建议。

    在保护环境方面,个人能做的十几件小事。

    若是一个城市想要发展绿化,早就好的生态,需要度过的几个大阶段。

    每一个板块都是与环保强相关的。

    在这一期的报纸发行之后,又是平地一声雷。

    尤其是干旱区域的人们。

    经历了这么多的劫难,甚至还有不少亲朋好友没有撑过来,这个时候得知干旱还有这种可能性,顿时有种痛心疾首的感觉。

    “咱村后山上那些树,每年都被砍伐,有的做了棺材,有的盖了房子,虽然有要求要补种,但是有多少人心疼钱,就装装样子。”

    “这样一回想,好像确实这几年风沙都变多了。”

    想到曾经的绝望和无奈,难民们是最先动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