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第 195 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项小羽对那个名叫小海生的话剧演员还有些印象。

    十多年前,县话剧团组织下乡慰问演出时,她和姐姐被带去公社围观过。

    那会儿的小海生就是男主角。

    只不过十多年过去了,当年就已经三十来岁的小海生,早就变成“老海生”了。

    没想到她老娘居然会喜欢这样的男演员!

    小海生长得有点像《小花》里饰演赵永生的唐国强,浓眉大眼,气质正派,一看就是演好人的料。

    很得中老年妇女的喜爱。

    “爹,你当时没劝劝我娘呀?”

    她娘虽然赚得多,但是原料鱼都是从项队长承包的船上免费得来的,所以她赚的钱里其实也有项队长的一半。

    “劝了也不好使,她总有话搪塞我。”

    苗玉兰轻蔑地瞥他一眼说:“我给话剧团赞助也不光是为了让小海生演戏。咱家卖烤鱼片赚了钱,村里和你姥姥家那边总有人来借钱。十块二十块的,我也不好意思去催人家还钱。正好借着这次机会,让你爹把我捧戏子的事宣扬出去,大家以为我有几个钱就烧包了,把钱都祸祸了。现在来借钱的也少了。”

    “那也不至于花那么多钱吧?”项小羽觉得这个理由很牵强。

    用一千块赞助话剧团,还不如借给亲戚朋友呢。

    “花少了人家话剧团不干呀!”苗玉兰低声道,“这事还是你三舅妈给我牵的线呢!她说,话剧正式演出之前,要先在报纸上登广告。如果哪个部门对话剧提供帮助了,就会在广告上写由某某单位赞助的剧目……所以我花了钱,也能趁机上一次报纸!我倒是不心疼钱,就是后悔咱家作坊的名字起得太普通了,不够大气!”

    项小羽这才觉得正常了一些,她就说嘛,苗玉兰女士不是那种色令智昏的老太太!

    “工商局不让个体户占国营和集体企业的便宜,你想叫别的名字也不成呀!”

    “哎,我不是说这个。”苗玉兰可惜道,“金海大队有人开了一个维修铺子,叫‘东方维修铺’,我之前还在县里见过‘亚洲五金修配门市部’,还有叫长江什么什么,环球什么什么的,你看人家多会起名字,一看就是大单位!早知道我就该起名叫‘太平洋海鲜食品加工坊’!也不知道现在还能不能改名了。”

    项小羽:“……”

    “叫那么大的名字有什么用?都是银样镴枪头,”项英雄已经忍不住想抽烟了,“要是人家在报纸上看到你叫太平洋啥啥啥,结果到了村儿里实地考察,发现是个只有七八人的小作坊,那得多失望!”

    项小羽对一旁的儿子们说:“给你们姥姥背一段《陋室铭》!”

    这是最近刚学的,吉安张口便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对嘛!娘,你不要弄那些花里胡哨的,咱们现在的名字就很好了,主要还是得在烤鱼片的质量上下功夫。”

    *

    从没住过高档酒店的双胞胎,当晚跟着姥姥回了望江宾馆。

    他俩之前也没少跟父母一起出差旅行,但住的都是招待所,来这样正规的酒店还是第一次。

    进了六楼的房间,俩孩子就跑到窗前,扒着窗台向外眺望。

    项小羽见她娘脱下毛领皮大衣,露出了里面的羊绒衫,不禁笑道:“娘,你现在咋这么时髦呢?这要是走在大街上我都不敢认你了!”

    “哈哈,都是你二哥给我买的。”苗玉兰捋了捋毛领,很珍惜地将衣裳挂起来,“他今年往广东跑了好几趟,带了不少衣裳回来,每次都给我留几件。这些就是南方那边时髦的款式。”

    项英雄也说:“你娘在村里都没穿过这些衣裳,还是来省城现换的。今天去小宋家的一路上,总有人回头瞅她!”

    “我们去了你婆家,当然得给你长长脸呀!”苗玉兰抚着自己蓬蓬的盘发说。

    “哈哈,我公婆平时挺朴素的,不讲究这些。你们下次直接上门就行,他们对咱家一直都挺感激的,我婆婆还时常提起前几年的事呢。”

    “嗐,那点事也算不上啥恩情,用一点少一点,再过几年人家记不记得住还两说呢。咱们虽然结了高门亲家,但也得自己立得住才行。”苗玉兰拍了拍闺女的手说,“你跟公婆住在一起,有些事还是得注意的。我跟你爹帮不上你什么忙,但也不能给你拖后腿!”

    尽管在婆家从来没受过委屈,但此刻听到老娘替自己想得如此周到,项小羽心里还是酸酸涩涩的。

    她搂住对方的胳膊晃了晃说:“苗老板,你已经够好啦!没拖后腿,特别长脸!这次还给我解决了大问题呢,那些话剧票我正好能用得上。”

    随后她就跟父母说了,自己想请大学的朋友们聚餐,却苦于没有场地一直没能付诸行动。

    “你可不能把同学弄到军区的家里去。”项英雄闻言就摇头,“那里是你公婆家,不是你家。要是住在海浦的房子里,你想请多少人都行。但这里可不成,宋恂不是独子,他还有兄弟姐妹呢。你可以住在那里,但不能把那里当成自己家请客。”

    项小羽赶紧说:“我没打算让同学们去军区,那边出入也不方便。大家进来以后怪拘束的,达不到聚餐交流感情的目的。我请客去看个话剧就挺好啦!”

    “不就是请客吃饭嘛,干嘛非得在家里请!你把同学带到这里来,宾馆二楼有个餐馆儿,里面可大了,还能听音乐呢。这不比家里好嘛!”苗玉兰给闺女出主意。

    “不行不行,这也太贵了!”

    “你听我的吧,花不了多少钱。吃一顿饭顶多五十块!给外人的一千块都花了,我还能不舍得给闺女花五十块啊!”

    苗玉兰是个闲不住的性子,早上在宾馆安顿下来以后,就换上时髦的衣裳,拉着老头子到处转悠。

    二楼那个餐馆儿她也去参观了,还特意看了人家的菜单。

    菜价贵是贵,但是狠心消费一把,她也出得起这个钱。

    项小羽沉吟着说:“来这里吃饭也行,我自己请客!”

    小宋哥的工资每月都按时交到她这里,她自己也有大学生的补贴,他们不缺钱。

    苗老板确实有钱,但那都是辛苦钱,她可不舍得用。

    *

    既然是在望江宾馆请客,项小羽征求了朋友们的意见后,顺便也邀请了新闻系的几个任课老师。

    席间几位老师讲了许多年轻时做新闻的经历,也跟他们介绍了一些课堂上没有讲过的行业八卦和内幕。

    几个朋友都夸项小羽这次的东道做得有水平,大家如果都能留在省城工作,以后这样的聚餐可以经常组织,大家轮流做东。

    然而,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1月14号,省大在大礼堂举行了77级毕业典礼,15号下午,便开会公布了分配方案。

    项小羽如愿以偿,被分配去了刚刚从省广电独立出来的省电视台。

    杨一没能去他心心念念的北京上海工作,而是被分去了省委宣传部新闻处。

    廖习兰去了省日报社。她爱人也被分来了这边,但工作单位是在下面的一个地级市。两口子虽在同省工作了,却还得两地分居。

    曾经当过小学校长的陈岩留校任教了,大家戏言,以后回校吃食堂的话,终于有了借口和长期饭票。

    办报小组的另几人没能留在省城,有的被分去了下面地级市的报社杂志社,有的去了企业编辑部。

    老宋家的两个77级大学生,一个进入电视台工作了,另一个留在学校继续攻读研究生。

    孟玉裁本想给儿媳妇和闺女摆酒庆祝一下的,但两人都婉拒了孟团长的好意。

    这段时间聚餐吃席太频繁,她们都不想折腾了。

    按理说,遇上媳妇和妹妹大学毕业这样的人生大事,宋恂无论如何都应该回省城帮她们庆祝一下。

    但是年底年初正是单位最忙的时候,今年甚至比往年还要忙碌,宋恂分身乏术,一时无法脱身。

    截止今年一月份,海浦海洋渔业公司已经全面完成了领导体制、人事劳动制度,以及分配制度的配套改革,增强了公司在经济市场的竞争力。

    公司和宋恂个人都得到了省里和地区的嘉奖。

    宋恂总结了配套改革过程中的经验和注意事项,写了一篇长达三千字的文章发表在《企业管理》和省日报的二版头条。

    稿件发出去以后,他就没怎么注意了,不过前段时间他突然被通知,这篇文章被选入了内参,紧接着就有好几拨调研和考察团队,来到他们公司实地考察配套改革的效果。

    郭志勇和宋恂最近没干别的,一直在招待客人。

    公司得到了上级的重视,渔业公司的一众领导当然高兴,这是对大家工作的认可。

    但是,这么多人整天拿着放大镜来审视他们的工作成果,也让大家的心一直悬在半空中。

    好不容易赶上周末,宋恂正想赶回省城看看家人,结果又接到了袁书记老伴的电话。

    孙阿姨邀请他去家里吃饭。

    孩子们在家的时候,宋恂经常带着孩子过去蹭饭,但是只有他自己时,就很少去袁书记家了。

    他虽然跟老袁关系不错,但毕竟角色已经不同了,一个领导,一个下属,他总往领导家里跑,实在不像样子。

    所以,他这两年有事就打电话或者去办公室排队,极少到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